这些对测绘行业做出贡献的院士,你知道几个?
测绘院士知多少?
高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年9月出生,汉族,原籍北京市。现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理论地图学、数字地图及地理信息工程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曾主持和参加我国多种大型地图集和地图的论证、设计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俊教授重视从国内外地图学发展史中总结和探索规律、启发思路,对欧洲地形图测绘史,我国明清两代实测地图史,世界主要地图作品分析等方面都有扎实的论证与分析研究。他在地图视觉感受和信息特征的研究工作中,将地图读者与地图看作是一个信息交互的整体,提出地图是空间认知工具和图像思维工具的论点,突破了传统地图学仅仅从制图技术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的局限,提高了地图的认知科学意义,显示了地图的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在此基础上,当80年代计算机技术与方法广泛进入各学科领域之后,他很快将专家系统、可视化、多媒体等强调人--机结合的前沿技术引进并融合于地图学之中,为地图学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思路。他大力推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制图系统的开发,90年代初将虚拟现实与数字地图技术相结合用于战场地形环境仿真并取得了重要的实用性成果。他认为,从制作传统地图到构制适人化的多维地理信息空间,从传统上作为现实世界的静态模型的地图发展成为对现实世界的动态模拟的环境仿真,是地图学在信息时代质的飞跃,是地图学在21世纪“地球数字化”的大趋势中所面临的新任务。
高俊教授在地图学学科建设的论证和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在解放军测绘学院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地图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建立了第一个战场环境仿真实验室,培养了很多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我国地图科学的发展和军事测绘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祖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1937年6月5日生,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和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在航空(天)影像测图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摄影测量的产业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使我国的数字摄影测量走到了世界前列。主持研制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在国内外推广应用一千余套,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
王任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3年10月14日生,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福建省长乐市人。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科学研究工作。曾任总参测绘科学研究所所长、陕西省测绘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等职务。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卫星摄影测量”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我国卫星摄影测量的技术方案,首次实现了困难地区目标定位和测图,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数年来,在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工程中担任重要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在实验一号传输型摄影测量卫星科学实验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研究三线阵CCD相机卫星摄影测量理论中,创造了三线阵CCD相机与四个小面阵CCD混合配置,称之为“LMCCD相机”的设计思想,从而克服了动态摄影对摄影测量精度的严重影响。该设计思想已被采用于我国无地面控制点卫星摄影测量工程设计中。在国内外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论文集一册。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家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教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地图学理论和地理信息工程方面有深入的研究。他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理事,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GPS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院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担任ICALD与制图委员会委员,著有《普通地图制图综合原理》(1993,排名1);《军事地理信息系统》(1997,排名1);《数字地图制图综合原理与方法》(1998,排名1);《理论制图学》(2001,排名1);《空间信息系统原理》(2001)等。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文章来源:《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chkxjsxbzz.cn/zonghexinwen/2020/1107/372.html